中新網山西新聞3月11日電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,平遙古城始終注重原生態的保護和文化傳承,是座“活著的古城”。在這座保存完整、底蘊深厚的古城里生活著一萬多居民,古城原住民的生活狀態,既是現實的民生問題,更關系古城文化的接續傳承。
近年來,日益凸顯的古城內衛生醫療機構不足,居民看病難、買藥難問題,引起了政協委員的極大關注。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古城街道三級主任科員郭雪梅、政協聯絡組長宋日臻、古城內工作居住的傳統銀飾藝人劉興東等政協委員,針對問題積極開展了調研。
委員們深入走訪、調研發現,古城內公立醫療場所僅有老干醫療所一家,其醫療設施、診療條件、藥品種類等遠遠不能滿足城內居民的醫療需求。一方面,古城內老齡化嚴重,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,60歲以上老齡人口3065人,占比28.26%,比例明顯高于全縣平均水平,隨之而來居民看病就醫買藥的需求日益增大。另外,古城內困難群體較多,低保戶258戶、殘疾人690余人,看病就醫條件不便增加其負擔。再者,因旅游秩序的需要,古城實行日常的交通管制,特別是近年來新冠疫情影響,嚴格的進出城門管控,給居民出城買藥就醫帶來很大的不便。
隨后,一件多名委員署名的“應盡快解決古城內居民看病難買藥難問題”提案成型,一場精心組織的基層協商會在古城內海子街社區召開。社區干部、居民代表、政協委員、縣行政審批、衛健體局、房產服務中心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,共同參與協商,社區干部和居民代表反映了問題,委員們提出了解決建議,部門認真收集意見,并作出回應。
提案更引起了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,分管縣領導簽批提案,親自帶隊實地調研,隨后,解決古城內居民看病遠、看病難問題被列為了縣政府今年重點辦好的8件民生實事之一。在詳細調研了解問題基礎上,綜合古城內醫療資源布局和服務需求,確定將古城原六小學舊址改造為古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目前相關改造工作已經啟動。
解決古城居民看病難、買藥難是政協協商于民、協商為民的一個實踐縮影。平遙政協以縣委縣政府領導領辦提案為引領,創新常態化協商、全程化領辦、清單化辦理、臺賬化管理工作機制,充分發揮提案作為協商民主的制度化渠道優勢,聚焦小切口,服務大民生,用心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,不斷推動工作提質增效,努力讓提案辦理更有溫度,群眾幸福更有質感。
“我們將致力于讓協商更加聚焦黨政中心、參政更加立足全縣大局、監督更加貼切民生訴求,在推動基層治理中體現政協擔當作為,體現新時代人民政協新樣子!逼竭b縣政協主席王軒說。(完)(張崇智)